据财新网,3月1日公布的2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录得49.9,较1月大幅回升1.6个百分点,创三个月新高。

这一走势与国家统计局制造业PMI并不一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月制造业PMI录得49.2,下降0.3个百分点,为2016年3月以来新低。

2月中国制造业产出结束收缩趋势,恢复扩张,但增速仍属小幅。许多受访厂商反映,由于客户需求回升而提高了产量。需求方面,2月新订单总量也出现小幅增长,内需上升是新订单恢复增长的主要动力;新出口订单指数则重新落入收缩区间,过去11个月以来,出口销售有10个月呈现下降趋势。

受部分厂商压缩规模影响,2月制造业用工继续下行,连续64个月处于收缩区间,2月用工收缩幅度略超1月,但仍属小幅。

2月投入成本继续回落,但降幅为三个月最低。受访厂商表示,成本回落主要与原料降价有关。出厂价格则结束了连续三个月的下降趋势,出现2018年10月以来首次上调。部分受访厂商表示,加价是因为市场价格普遍上升。

鉴于需求仍相对疲弱,2月厂商连续第二个月减少采购。同时,为了降低成本,制造商继续减少采购库存与成品库存。其中,成品库存连续第二个月小幅下降,为2016年6月以来新低。调查显示,许多受访厂商为交付订单动用成品库存。

2月厂商乐观度较1月高点小幅回落,但业界信心仍较充足。业界信心普遍与新产品开发、投资增长、市况预期改善等因素有关。不过,厂商也担心中美贸易摩擦不确定、需求低迷以及国家限制政策会影响产出前景。

财新智库莫尼塔研究董事长、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表示,伴随地方专项债的提前启动发行,以及货币政策的针对调整,2月制造业景气度或在基建的带动下出现了明显修复,经济下滑态势得到明显缓和。不过,经济放缓趋势并未扭转,逆周期政策仍有待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