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钢铁行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1949年粗钢产量只有15.8万吨,到粗钢产量突破1亿吨,再到2018年粗钢产量达到9.28亿吨,占世界粗钢产量的半壁江山;从只能冶炼100多个钢材品种、轧制400多个品种规格的钢材,到高强度海洋工程用钢、X80以上高等级管线钢板、百米在线热处理钢轨等高端产品实现重大突破……伴随着钢铁行业的发展,我国原料行业、装备制造业、电商行业等钢铁上下游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本期邀请钢铁上下游产业的嘉宾,从各自行业的角度谈70年来钢铁行业发生的变化,以及就如何服务钢铁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如何打造钢铁梦工厂等问题,谈谈看法。
装备
主持人:王庆王志
邀请嘉宾
刘明忠: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邰正彪:泰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邵顺才:全国轧辊企业联盟主席、江苏共昌轧辊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
(排名不分先后)
装备制造企业如何看待70年钢铁行业巨变?
刘明忠:70年来,我国钢铁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如今在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不仅在规模上,而且在技术水平上都是全球领先的。在落实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和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上,在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上,钢铁行业带了一个好头。
邵顺才:70年来,几百万钢铁人以钢铁报国的初心、钢铁强国的使命,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通过不懈努力和无私奉献,促使我国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钢铁大国的巨变,为中国经济的崛起贡献了力量。他们都是最美奋斗者。
装备制造业如何服务钢铁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刘明忠:钢铁行业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一定要在科技创新上继续下功夫,特别是要解决关键、核心、卡脖子的问题,从而为装备制造业的机器制造创造更好的条件。
邰正彪:泰尔重工一方面要实现冶金装备的升级发展,另一方面要着力打造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工业智能、人工智能,以智能化产品、智能化制造、智能化管理,打造冶金装备技术与研发平台、核心制造平台、大数据平台、服务平台,不断深化行业产业链、价值链,引领行业技术,推进行业发展。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是绿色发展。绿色发展的一个方面是产品的再利用,即不断地通过表面技术和再制造的方式,循环利用,延长寿命,降低能耗。
邵顺才:70年来,中国钢铁行业飞速发展,轧辊技术也由过去的落后于欧美国家及日本,发展到现在的达到且超过国际水平。我相信未来中国的轧辊能够完全替代进口轧辊,领先于世界。
未来轧辊企业的发展,将同钢铁企业一样,长期围绕“坚持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智能发展”的总基调,在战略布局方面,强化“技术引领、文化支撑、做强主业、多元突破”;在切合客户需求、市场需求方面,长期致力于“个性化、差异化、特色化”的追求;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将是全力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生态型、产品科技型的现代化轧辊企业。
原料
主持人:张垚李倩
邀请嘉宾
中国炭素行业协会代表
中国炼焦行业协会代表
中国铁合金工业协会代表
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代表
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代表
中国稀土学会代表
(排名不分先后)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钢铁行业发生了哪些变化?
您感受最深的变化有哪些?
中国炭素行业协会代表: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钢铁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铸就了辉煌业绩。首先,就粗钢产量而言,1949年,我国粗钢产量仅为15.8万吨,到2000年实现12850万吨,成为世界第一产钢大国;到2013年突破8亿吨;2018年达到9.28亿吨,占全球一半以上。其次,随着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钢材品种大幅增多,主要钢铁企业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再次,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环保节能水平大幅提高,新工艺和智能制造得到广泛应用。中国炭素工业与钢铁工业一样,也是经历了70年巨变,铸就了辉煌。我国已成为响当当的炭素大国。
中国炼焦行业协会代表:从我在首钢工作的40年来看,我国钢铁行业发生的变化主要有:一是产品从无到有。从只能生产“面条”“裤腰带”(螺纹、盘条和窄带),到能够生产品种齐全的高端板材、管材。二是规模从小到大。我国粗钢产量从几千万吨增长到9亿多吨,连续23年稳居世界第一;改革开放前排名前10名的钢铁企业产能规模由百万吨增加到千万吨规模。三是技术装备水平从低到高,生产操作由凭借人的经验发展到由计算机软件自动控制,高炉容积由几百立方米增加到5000立方米以上,工艺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四是从进口到出口。我国由大部分钢铁产品依靠进口到基本成为钢材净出口国。五是工厂环境从差到优。过去浓烟滚滚、噪声震天的工厂变身为清洁优美的花园式工厂,环境质量可与发达国家同类企业媲美。
中国铁合金工业协会代表:我是1982年8月参加工作的,从业至今见证了钢铁行业发生的巨大变化:一是粗钢产量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从1982年粗钢产量3000多万吨,仅次于苏联、美国和日本,居世界第四位;到2018年底全国粗钢产量达到9.28亿吨,占全球粗钢产量的一半以上,位居世界第一。二是品种结构的变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变化,钢材品种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板带材比重和长材比重交替变化,较好地满足了国家建设发展的需求。三是钢铁行业由原来规模小、环境污染严重向产业规模化、设备大型化、操作自动化、生产清洁化的可持续、可循环的方向发展。四是人均钢材消费大幅提高。五是企业性质发生较大变化,非国有企业生产钢材占钢材总量的60%,比重明显增加。
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代表:钢铁行业的变化主要有:一是量变。1987年,我参加工作时,全国粗钢产量不到6000万吨,刚好处在价格双轨制阶段,国家统配材约2000万吨。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粗钢产量已经达到近10亿吨。当年,鞍钢是产量最大的企业,粗钢产量也就不到700万吨;而现在粗钢产量在1000万吨以上的钢铁企业有很多,宝钢粗钢产量更是由当年的300万吨发展到现在的近1亿吨。二是质变。当年,我国石油管、汽车板等高档钢材全部依靠进口;而如今,高档汽车板、高强度螺纹钢(2000兆帕)、航母用钢等在我国都能生产。三是工程技术取得进步。当年,建一个300万吨产能的钢厂就是重大项目;而如今,民企投资兴建的钢厂起步就是500万吨产能。四是炼钢技术的发展。当年,我国能拿得出手的先进炼钢技术没有几个;而现在,100%连铸技术、热连轧技术、ESP(无头轧制技术)、不断电电炉出钢等技术数不胜数。五是节能环保、人均产钢量等指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代表:上世纪90年代初,我对钢铁行业最深的记忆就是全国上下开展学邯钢“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管理经验;对钢铁企业最直观的印象就是,大大的、灰突突的厂房,高高的烟囱冒着滚滚的浓烟,炼钢炼铁工人头戴安全帽,手持大铁锹向炉火里铲料。如今,钢铁企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厂房洁净如洗,远远望去只见高高的烟囱却不见烟。环保、低碳、智能成为现在钢企发展的标准。
着眼未来,原料行业如何和钢铁行业一同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炭素行业协会代表:今后,炭素行业将为中国钢铁工业提供更优质的炼钢用石墨电极、增碳剂和高炉碳砖,为“钢铁老大哥”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同时,炭素行业也将为中国尽早成为钢铁强国、炭素强国不懈奋斗。
中国炼焦行业协会代表:未来,我国钢铁工业将加快由大到强的进程,逐步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新征程中,我国焦化工业做优做强任重道远,焦化行业的同仁要站在新起点上,以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攻方向,实现高质量发展;以绿色低碳环保为首要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以百折不挠的精神,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为建设钢铁强国助力,为实现我国“两个一百年”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积极的贡献。
中国铁合金工业协会代表:铁合金产量的90%以上用于炼钢。因此,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趋势,将直接影响到铁合金行业未来的生存发展。未来,钢铁行业和铁合金行业要有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勇气和胸怀。一是全方位考虑钢铁行业和铁合金行业生产能力的顶层设计;二是提高矿产资源的保障能力,将矿产资源战略储备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抓紧抓好;三是积极化解过剩产能;四是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五是主动承担环境保护重任。
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代表:尽管我国钢铁工业产量世界第一,但是在环保、原料消耗、能源指标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因此,如何发展绿色钢铁工业是目前全体钢铁人的共同挑战。废钢作为炼钢的两大含铁原料之一,在炼钢生产中不可或缺。目前全国废钢可用资源已达2.2亿吨,2018年炼钢使用了1.9亿吨。作为废钢行业协会,如何协调加工企业,为钢铁企业提供优质废钢资源是我们工作的目标。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废钢产业在回收、加工、配送、利用一体化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出现了一批设备先进、管理有序、品种齐全、质量优秀的加工企业,特别是工信部开展加工企业准入管理以来,已有250多家废钢加工企业进入准入企业名单,还有180多家正在评审,合计加工能力达到1.2亿吨,为给钢铁企业提供精料、好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代表:未来,矿山行业要紧跟钢铁行业发展节奏,加快绿色矿山建设,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创新资源节约集约和循环利用的产业发展新模式,不断寻求矿业经济增长的新途径,加快绿色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升级换代,努力建设环保、低耗、高效、智能的绿色矿山。
原料行业人眼中的钢铁梦工厂什么样?
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代表:不论是钢铁生产企业,还是废钢加工企业,梦工厂首先应该是绿色的。绿色不仅指超低排放、环保先进,而且指工厂的环境本身:厂内应是绿树环绕、鲜花盛开、小桥流水,极富中国传统文化意境。其次,梦工厂提供的产品应该是绿色的:不论是加工企业提供的废钢原料,还是钢铁企业提供的钢材,都应该是质量最优、资源能源消耗最低的。再其次,梦工厂的员工应该是快乐幸福的。员工为企业发展努力奋斗,企业为员工提供良好待遇,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厂为家”。
中国稀土学会代表:中国稀土产业最初发源于包头,白云鄂博铁矿和稀土共生的矿山资源为我国发展稀土产业奠定了资源基础。包头稀土随铁开采,可以说稀土产业因铁而生。近年来,我国钢铁产业规模和产量均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希望未来加强稀土产业与钢铁产业之间的协作,开发出更多适合现代先进制造业需求的使用稀土材料的钢材品种,提升稀土在钢中应用的质量和水平,使稀土成为未来钢铁梦工厂的重要角色之一。
电商
主持人:吴勇
邀请嘉宾
朱军红: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钢铁电商如何看待70年来钢铁行业的变化?
如何为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服务?
朱军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以来,钢铁行业在技术进步、产品研发和规模扩大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是名副其实的钢铁大国。
进入新时代,钢铁行业在新的内外部环境下,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充分利用大数据、5G等新技术,促进实现智慧生产,推进生产效率的提升;通过电商平台来改善和优化钢材销售与流通环节的运行环境,使供需能更快、更好地匹配。生产、销售、流通和终端等全产业链和全生命周期的效率提升是未来实现由钢铁大国到钢铁强国转变的关键。
冶金教育
主持人:张垚李倩
邀请嘉宾
杨天钧:北京科技大学原校长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对冶金人才的培养有哪些变化?
杨天钧:我长期从事冶金行业教育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高等冶金教育变化很大,一方面是教学内容的变化,比如,过去教学内容主要是平炉、模铸,现在更多的是转炉、电炉、连铸等内容;另一方面是学科领域的变化,具体来说,过去,钢铁冶金学科分为炼铁、炼钢、电冶金3个专门化,而今是宽口径的钢铁冶金专业。同时,高等冶金教育对本科、硕士、博士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既有联系,又有区分:本科,着重打好基础;硕士,注重培养良好的科研能力;博士,应该在某一领域做出开创性的工作。
下一步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为钢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服务?
杨天钧:钢铁行业在新征程中培养的创新人才,必须有强烈的使命感,有承担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历史责任的志气;必须有锲而不舍、敢于拼搏的魄力;要有扎实的技术知识水平和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要在传统、继承之外,另辟蹊径,脚踏实地开创新局面。同时,在国内冶金教育方面,要加强与国外的信息交流,让更多的年轻人走出去,特别是博士研究生,要在国际舞台上获得更多的学术交流机会,寻求更大的舞台。此外,随着老一辈钢铁冶金专家纷纷离世,今天,我们更应该培养新一代的接班人,共同开创我国钢铁事业的新局面。